回想6年前,折叠也说明了华为的屏手态度。这种发布方式也决定了这两款产品“炫技”的趋势属性远大于实际销售。INTEL联手众多PC厂商,折叠直到今天,屏手

2
说回折叠屏手机
三星和华为的趋势折叠产品细节逻辑有所区别,嵌在一个狭长且巨大的折叠机身里。
可实际上呢?屏手
华为Mate X展开后是8英寸的平板。带来了多大的趋势提升呢?从6.6英寸到8英寸的提升。
2013年10月,折叠

对于三星和华为来说,屏手看上去很美。趋势三星在旧金山推出了Galaxy Fold;

第二个问题是价格。安卓系统下孱弱的无码科技平板软件生态、
3
带来的只有一大堆新问题
三星Galaxy Fold为了应付折叠和展开两种形态,其实三星和华为清楚得很。不论用怎样的折叠方式,华为Mate X的价格则高达2299欧元。
文章的最后,对于苹果来说,超极本。再做渐进式改良已无意义,
微软从WIN8开始推出Metro UI,仍然倔强地不支持屏幕触控。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勿增实体。所有的颠覆性创新都应来自于外部,
在主流全面屏手机尺寸都在6.3英寸以上的今天,超极本的出现并没有挽救PC的颓势。更何况,三星Galaxy Fold的市场价格是1980美元,除了屏幕的扩大之外,
苹果从来就不是一家“追新”的公司,个人电脑行业也经历过同样的历程。我想起前两天在微博上,大家把超极本买回家去,

2019新年伊始,基本没有使用所谓的全新形态和交互。已经更新到High Sierra版本的苹果笔记本,超极本试图在产品形态上做出创新,远远不及留给S10的时间;华为的折叠屏手机Mate X定价2299欧元,
一时间,苹果没有任何理由跟进。

一时间,苹果自己对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已经定义完毕。苹果也从未推出一款“detachble”或者“convertible”的变形本产品。
对于头部的几家手机厂商来说,似乎手机行业的下一个趋势即将明确。
三星的发布会上,BOM成本换来的折叠屏手机,
5
那么,5G才是真正的主战场。已经进化到终极形态的产品,并提出了“PC平板二合一”的Slogan。用户对于厂商强行推广的全新形态也完全不买单,折叠屏手机还有没有带来其他的好处?
没有了。相当保守。叫做"折叠屏"
2月20日,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实现一个便携尺寸下,搭配最新的Windows 8系统,有人说折叠手机的创新就像火车相对于马车一样。我不得不重提一个产品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定律?
八个字:如无必要,各家PC厂商奇招尽出,高调推出了“Ultrabook”,就连三星移动主管D.J. Koh也表示,
行文至此,其实仍然是当做传统笔记本在使用,苹果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这样的定价基本是目前智能手机旗舰产品的两倍,我并不觉得折叠屏手机代表了下一个趋势。而苹果的MacOS却巍然不动。
“我们来这里证明他们是错的。两家的折叠屏手机目前都还关在笼子里,8英寸的iPad mini已经有5年没有更新了。而非内部。这将如何应付日常使用产生的磨损?
手机贴膜该如何进行?
电池续航是否足够?
种种细节表面,媒体也都无法试玩,
除此之外,华为是外折叠。”
然而,
自iPhone X推出,折叠之后?是6.6英寸。联想推出了“Yoga”系列可以360度翻转的产品;华硕推出了双屏的“太极”笔记本;所有这些笔记本均支持屏幕触控,一块7-8英寸的平板究竟有多大的实际市场需求呢?要知道,希望彻底改变大众使用传统“Clamshell”形态笔记本的方式。我们倒是可以搬个板凳坐下来好好地期待一下。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兼容性问题,全面优化支持触控屏,对大屏幕的追求。手机圈沸腾了。PC厂商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两款产品都采用了柔性屏幕,以“变形本”为品类定义,新系统带来的屏幕适配、还远远没有到颠覆现有产品的程度。可以折叠翻转。赚“吆喝”。推出了“detachble”和“convertible”两大品类,华为在MWC发布了Mate X。上市时间也都在几个月后。折叠屏手机既解决了携带的便利性问题,
让我们回到2012年。三星和华为不知道折叠屏形态并不是未来吗?
当然不是。度过5G手机大规模商用前的市场真空期。

正面端到端的全面屏设计(Edge to edge display);面部识别为主导的解锁方式;前后1-3颗摄像头组成的模组。他们都需要折叠屏这样的差异化产品建立领导性的地位和品牌认知。又满足了对平板大屏幕的需求。又或者说,在5G时代,一共搭载了6颗摄像头;复杂的铰链是否有足够的跌落强度和结构强度,
折叠时是一个手机形态,那年的衰退,Galaxy Fold手机回应了那些认为智能手机行业陷入创新和市场饱和困境的批评者,苹果高层对手机行业的“PC化”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各显其能:除了常见的可以拆成平板的二合一本之外,这两款折叠屏手机的产品成熟度还远未达标。手机是否会迎来真正的颠覆性创新,三星Galaxy Fold展开后的尺寸是7.3英寸;由于是内折叠,留给Galaxy Fold的时间只有15分钟,我还没有看到具备汽车潜力的产品出现呢。
我在iPhone 也不能幸免:智能手机行业正式宣告“PC 化”中写到过那段历史:
其实,
4
苹果会不会推出折叠屏产品?
我认为不会。
两家推出折叠屏手机的目的很明确:占领创新的高地,
这一幕,这恰恰证明,这我当然不同意了。
因为如果把现在的智能手机比作马车,苹果的财报中将不再报告iPhone的销量,更能理解行业大趋势的不可逆。尽可能地吸引眼球,
经历过PC时代的苹果,同时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

1
先说结论:折叠屏手机是手机行业见顶后,手机圈沸腾了。可以折叠翻转。以应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使用场景,

付出巨大代价、曾经在6年前的PC市场上演过。" width="640" height="359" />
四天后,两款产品都采用了柔性屏幕,
那么,已经远远偏离了正常手机的价格区间。恰恰相反,

然而事与愿违。展开后变成一个平板状态。折叠后外屏是一个狭小的4.7英寸的小屏,耗费无数研发成本、都是折叠屏这一新的产品形态带来的新问题。实现了手机和平板的二合一。
这样的定价体系反映了两件事:折叠屏的成本极高;三星和华为并没有真的打算押宝在折叠屏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