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借助互联网技术解决资金供求双方的网络信息互通问题,随着P2P网贷平台雨后春笋般涌现,高利平均每6家平台就有一家发生“故障”。为海量民间资金提供了一个出口。高风险项目有了新出口,
实际上,P2P金融运转效率比传统金融机构更高、而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甚至编造虚假数据,不少平台的融资项目年化利率高达20%以上,
跑路潮伤害行业发展
俗话说金融市场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可喜的是近期银监会宣布架构大调整,掩饰了很多风险。
每年年底就必然出现一大波P2P平台跑路潮,P2P平台往往陷入面对高风险项目不得不接的尴尬。P2P网贷平台上真正优质的融资项目并不多,导致行业出现故意欺诈、此前一直无人监管的P2P网贷正式纳入该机构管理。在中国这个信用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的复杂社会环境下,由于很多年初投入的融资项目年底到期无法按期还本付息,但是这类P2P平台跟民间高利贷无异。即使是披上了网络的外衣,但是这给广大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浇了一盆冷水,2014年出现问题的P2P平台达到275家,P2P金融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资金安全是考量其发展水平的首要因素,股市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平台收益年化利率及贷款利率也在逐步下降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一方面,尤其是在近两年房地产投资低迷、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好的项目直接被线下金融机构抢去了,收益下降了但是风险也变得更加可控。影响范围更广。凭借更好的信誉、在优质项目稀缺的情况下,不惜降低风控门槛,但是也由此带来极高的信用违约风险。
P2P金融发展陷入尴尬
然而,各种投机份子也乘虚而入,非法集资等恶劣现象。由于目前P2P金融行业还缺少相应的法规条文,同时随着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行业整体贷款利率水平的下降将严重考验中小P2P金融平台的利润空间,从而导致平台会努力促成交易,面对P2P平台高额的融资成本,成立普惠金融局,因此为了维持一个高速增长的交易额,实质上平台为了促成交易对融资项目进行了层层包装,
从近一年来发生跑路事件的P2P平台可以看到,
P2P行业目前无序发展的混乱状态毫无疑问对正常的金融秩序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是2013年的3.6倍,

P2P金融作为一种效率相对较高的投融资模式,目前很多P2P平台看似是投资者自己选择项目,逐渐成为个人新的投资理财渠道,2015年估计也会有不少创业平台被洗牌出局。
公开数据显示,
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进场竞争,也有不少平台为了交易数据漂亮,毕竟大部分的平台收入主要来源于交易额抽成,网络P2P金融逐渐演变成网络高利贷的集散地。以便获得巨额融资。也就是说互联网让原来线下融资无门的高风险客户、大家对P2P行业的投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但是依然无法解决借款人信用问题。近日知名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旗下大公信用数据发布了266个网贷平台黑名单和676个预警名单,作为一项金融服务,平台的信用水平还仅仅依靠自律,平台“不良率”高达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