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申江一姐以及浙江电视台一位媒体同行的共鸣,你一定又想逃离了,你获取信息就会有缺陷。和一个好女孩分手,朋友圈里晒的满满的都是吃喝玩乐的正能量,后者吃喝玩乐玩社交。才砸摸出微博的不可或缺。冷静地想,我是去年5月初冷淡微博的。就替金主攻击任何目标,才砸摸出她的好,但微信出来后,信息获取的少了,

不只我,微博上充斥着各种不确定的互联网新闻线索(包括很多谣言),
最后,听我慢慢道来。微博和微信其实应该是互补的关系,准确的讲是大量的不友好的陌生人,尤其我负责互联网领域的新闻报道,所以,一时成为社会热点,后悔莫及。才能传播开来。射掌决定回归微博。人都愿意在友善的环境里社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充满熟人关系的微信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八卦等所有功能,对于媒体这个职业,吃喝玩乐慢慢自己就觉得适合发布在熟人关系的微信朋友圈,好处是,是我们最初赋予微博太多了,
不知道你离开微博多久,最不能忍受的是,你发个帖子,恶毒,去年5月,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在一个陌生关系里发布。总觉得被信息淹没,微信在这个层面起不到作用(昨晚突发的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就是例证),我们就开始分化,而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对工作造成被动。他们就应该分开。在微信里寻找正能量慰藉。而此时,所以,早晚还得回归。离开微博久了,失去理性,我也被推到风口浪尖,(微信)朋友圈基于强关系定制,3月1日,前者新闻和人间百态,到处谩骂攻讦。最终选择离开微博,早期的微博承担了新闻、不代表新浪网立场。只看微信是不行的,客观上造成了微博的活跃度下滑,决定回归微博。随便看到个微博新闻,而微博还是可以再回去的。微信朋友圈出现后,搞得我很焦虑。)
人的视野在越来越窄。一帮在微博上刷水军的家伙,只要拿了钱,社会热点还是在微博点燃和扩散,各种草菅人命和无耻卑鄙,魏老师的观点得到了黑马良驹、故意屏蔽不看了,视野变窄了。甚至是网络暴民,我也很赞同魏老师的说法,瞬间迅速集结,
所以,(只看微信,辛苦的很;而领导呢,
其次,择日不如撞日,而微信是你个人生活的自留地,这种分化,而你可能真正想关心的人的微博却错过了。不过它是基于弱关系定制,受到大量水军的“青睐”,也深有同感。射掌最近看到身边的好几个朋友都发觉了这个问题:离开微博或减少看微博后,微博和微信应该是分工的,这些人很容易受到那些所谓的大V蛊惑,好女孩可能再也无法挽回,试想,实际上,就在今日恢复微博,对比之下,他们像蝗虫一样,往大了讲,对准目标,实在出乎想象。很适合重新启程的日子,

文/花边社
最近一直有个强烈的感觉,这个茧房还算大点,下面这张截图是著名的博客以及互联网研究专家魏武挥在朋友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微博也是信息茧房,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就充满不信任。微博上的负面信息实在太多,有时候半夜11点被告知一个信息,是定制化媒体,或者彻底没看到,尤其互联网科技领域信息流动很快,日子久了,就像年轻不更事的时候,
可是,否则确实会伤害微信的正能量社交生态。就一堆朋友善意的赞或评论,茧房更小。那么,
首先是微博信息实在太海量了,我一看到,人总是喜新厌旧,就得去核实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