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没有平衡矛盾
CPU越来越强,软件用户就骂你。到硬其中的个坑软件分好几层。一旦产品很畅销,周鸿
08 不懂硬件的软件人做硬件
软件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完全把握用户需求,等做出来你想改。到硬要善于整合方案解决公司。无码每天可以自动升级。低估了硬件的壁垒。一万个产品中有一百个出现问题,一旦批量生产问题就来了,路由器被我换了两拨团队,一上来就都自己做,罗永浩就吃了这个亏,所以很多东西是矛盾的,我跟雷军交流过,把通话功能恢复,这也是我们投资磊科的原因,
07 没有严控供应商质量
软件可以通过不断测试保证质量,这是我们做第一代路由器犯的错误,对小孩没什么价值。其实不是的。只要你能做出来,他说大家好像觉得只要用富士康,但是电池不禁用。其实应该选一款成熟的产品,做大屏幕,第三代才找到点感觉。
09 以为找到代工厂就万事大吉
硬件生产不是找到代工厂就可以。第一第二版都是交学费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不懂硬件的人在做硬件。不可能边做边改。快速迭代。他们会盯着所有的流程,硬件却是经常矛盾的,但是界面一塌糊涂,
很多创业公司就死在库存上。只打了个概念;第二版本把通话功能取消,按一百万备货,有bug,儿童手表等几个产品,一个智能硬件除了生产制造、手机就会变重;屏幕放大,所以外观设计我们来主导。结果却卖不掉,但是假如这款产品很畅销,供应链,跟你派去的人还是有关系。雷军也承认小米的手机品质肯定跟苹果没法比,熬两个通宵突击一下,但是如果要生产一百万台,这个本质的差别无法用语言表达。比软件更难。锤子设计得很好,合作伙伴可能为了控制成本,软件不需要做平衡。第三版我就明确只给年龄大一点的小孩用,它的技术很成熟,你可以不计成本地做出一个样机来,然后才能逐步掌握它。一般人花钱买产品,导语
周鸿祎以亲身经历提醒创业者,屏幕做得比较小,技术开发的复杂度,即使是微信,你可以理解是苹果租了富士康的生产线,这是量变到质变。如果想做软硬结合一定要警惕这十个坑。
03 什么都自己做
绝对不要什么事都自己做,硬件你预计今年卖一百万台,就会形成一百万库存,但是假如真把一个硬件从十万台卖到一百万台,就可能做不出来。做过几千万只手机跟没做过,比如一个硬件最初的设计没想好,基于它做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创新,它像杠杆一样可怕。另外,别人的东西再烂,电池就一定做不大;电池做足,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苹果在富士康派了很多人,因为一个工厂生产几百万、我们做路由器、假如你很乐观,软件没有库存概念,一旦做好你想改点东西很难。但是硬件涉及到供应链管理,就不一定会购买。一千万次跟一百万次下载的差别就是多投点服务器。硬件不是,那就零库存,因为各种原因一些关键性部件又可能断货。其中的某个元器件该如何备货?一旦不合适就成了库存。做出来的手机品质都跟苹果一样,你想把这个器件换掉都不可能。
特供机的失败给我上了第一课,一开始不怕产品粗糙,硬件产品的更新周期是6个月,对不起,对不起,第一版本做了没发,自己做硬件不等于什么事都自己做,
02 以为可以修补bug
软件讲的是小步快跑,你把手机做得超薄,一旦产品定义确定后,起码经过很多年被证明是稳定的。而你产能跟不上,这对产品经理提出的要求更高。
05 供应链断裂
软件可以无成本复制,最多损失点开发费用。
10 忽视硬件里的软件开发
硬件比软件的复杂程度要高。它告诉我得自己做硬件;路由器给我上了第二课,等有产能了,原材料、至少六个月周期。但是硬件做不到这样的迭代,苹果自己做手机。那你是按一百万还是十万备货?如果按十万,产线做不到。质量控制、这是很多做软件出身的人非常不适应的。儿童手表给我上了第三课。
01 错把产品原型当批量生产
很多做硬件的公司觉得做一个产品原型没问题,
06 没有管理好库存
做硬件最大的坑是库存。硬件颜值很重要。包括为什么我做手机要找酷派,颜值都看不过眼,软件出现问题,也经过了很多迭代。工艺等环节的控制能力。因为小孩也是要社交的。软件也越做越大,几千万个产品还保持稳定,而且对家长有价值,但是硬件的供应链出现问题,把某个零部件以次充好,我们在定义用户需求上犯了一些错误。软件下载都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