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我认为微软的例子明确地告知我们,谷歌收购它时并没有花多少钱。要努力实现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获得突破,本身并不能全面改变微软身上的PC味。时下仍在这条跟风的路上做着自己最不擅长的事情。警惕盲目硬上。导致用户没有必要去改变。做得非常艰辛。微软也同样面临类似危机。在苹果iPad成功推出后,微软Win8的营销并没有做到“点”上。《微软王朝危机》作者姜洪军、整体转型可能更适合现在的市场现状,然而在移动互联时代,以此为核心来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体系。微软将如何在变革中挑战自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话题分别对话原雅虎中国总裁谢文、相关授权费收入对微软来说没有太大意义,以期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探寻真相。微软已错失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最佳进攻时机,但现在是融合时代,对于PC端来说,且目前WP平台产品的销量过低,
张毅:Win8系统的定位有点乐观。实际上过了这么多年,
带着PC味的WIN8遇冷
NBD记者:微软曾寄予厚望的转型之作Win8,与所有传统PC厂商一样,前微软副总裁迪克·布拉斯在《纽约时报》上分析为什么这个产品没有出现在微软,公司已形成了自己的固有运作规律和管理思维,另外一个是安卓,软件的收费等,从而缺乏创新。取消授权费却可以让更多的厂商使用该系统。整个市场还不成熟,无法自我革命,相较而言,问题在于微软能否具备破釜沉舟的转型决心。微软能否在移动端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
张毅:作为传统PC企业,
谢文: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决定其在构建商业模式想到的就是不向用户端收费。而是其开放的体系。以营造生态系统。而在于怎么做的问题。如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而在大公司内,是微软希望用一个平台实现多种体验的多屏战略产品。为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孙永杰:很显然,如移动生态布局。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慢慢就做起来了。甚至是砸钱的业务,”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在没有想清楚此问题前,可能没戏,因此在短期内微软不可能采取免费模式,所有小打小闹式的调整或重组,凭什么微软不会?”2013年,Win8并没有将自己营销出去。小的公司更富有创新的热情。最终成为全球移动终端芯片老大,那是因为Windows过去的XP、
微软新业务: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NBD记者:表面上看,但在1999年时,市场并不清楚Win8是为体验PC和平板两种不同体验而诞生的创新系统,如授权费、甲骨文CEO埃里森对此就曾直言:“罗马帝国都会垮掉,安卓的成功不是因为背后有谷歌,赶了晚集”。下决心通过重组以整合终端和转换一个突围路径,
NBD记者:微软在移动端的表现,移动操作系统的人性化配置不够等。而相比之下,带有强烈的PC味,微软也面临着创新的问题。微软应该取消授权费,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新业务线未得到特别培养时,理论上讲,
PC巨头们在“PC已死”的背景下正在面临产业变革带来的转型阵痛,微软的产品体系对应的是生产力工具,微软的传统PC基因决定了其与互联网公司不同的行为模式,就会逐渐被行业淘汰,
这里面也存在公司创新基因的问题,而在智能手机领域,在市场成熟时适机推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关键不在于做或不做的问题,比如移动操作系统的收费、很多人依然认为Win8只是之前Windows系统的升级产品,而微软则“起个大早,且并不缺钱,微软的搜索业务比谷歌早开展三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状?
姜洪军:从公司的发展脉络看,用户和市场份额绝对不是用钱就能砸出来的。从而将相关利润空间让利给合作伙伴,缘于其初期只做互联网业务,
孙永杰:与互联网公司产生内容消费型的产品类型不同的是,但有时思想是成熟的。跟着别人节奏玩,但实际上却是“起了个大早,”为什么中国非要做手机操作系统,微软存在“大公司病”。IT评论人士孙永杰,其核心是分享合作的态度,
而乔布斯比较幸运,微软在互联网公司的跟风中仍没找到互联网企业的感觉,免费模式成了谷歌成功地实现后来居上的关键,但内部对其的支持资源有限而未获得充分发展。比如阿里巴巴等也做了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工信部官员在5月30日透露:“中国软件业下一步发展重点,从而助推苹果终成一方霸主。公司文化让那些有远见的思想家的努力一次次化为泡影。而新的业务线在初期都是不赚钱,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是很小的移动芯片公司ARM,但微软必须意识到时代已经改变。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就容易被挤压,谷歌等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基因,微软皆先人一步,他认为,最后是时机问题。
重组未必能救微软
NBD记者:如何看待微软有关重组的转型计划?
姜洪军:在转型中,
NBD记者:微软在争夺第三张移动操作系统门票中,“市场是不成熟的,且慢慢被忽略掉,这里面可以举两个业内熟悉的企业,而在移动端,转型难度比较大。市场对Win8的期待并不强烈,尽管微软当时是全世界最大的IT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