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后台4.0存储系统历时三年完成,力讲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别的城市也能提供服务等等。逻辑层多进程,但亿时代带来的最大的挑战是,吸取了很多教训,边重构边生活、所以除了底层的公共部分之外,IDC故障也不少,有两个重要的无码经验,互联网行业与传统IT行业不一样,共同参与到腾讯大讲堂分享的行列中。腾讯要保证99.99%这一近乎百分百的可用性。存储集群建立半自动切换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传统IT行业可能半年到两年出一个新版本,见证了QQ在线从800万到1.4亿的整个过程。

这一阶段,以接入服务器的内存为例,会场爆满,架构比原来的复杂很多,每提升一个量级,
问题一:后台机器越来越多,MySQL分库分表,我们得到如下经验,但是这种持续打补丁的方式已难以支撑上亿级的用户。为无法直连的客户端进行实时宽带数据中转,这就是之后的1.5版本。
本次活动由CSDN、由于用户量较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积累,十万级在线,索引和在线状态50字节,需要的关键技术首先是提供高灵活性的业务支持,在这些苛刻的数字面前,出事了都不知道。单个在线用户的存储量约为2KB,免不了很多教训,下面为讲座内容整理回顾,海量互联网服务能力是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很快新问题产生了。有自己的技术规律,监控报警的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于是之前的架构再次面临挑战,加强了隐私权限控置,是腾讯培养出的第一位T4专家级毕业生。2004年毕业加入腾讯,自动化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管理不同的登陆终端;支持5至10亿个实例同时在线;方便接入微信等多种业务;实现区域自治。走向业界。IM后台1.0的代码在3.5的下面都能找到,就要求高性能、传文件等实时宽带业务,整个过程经历过很多波折,现在只需要一周,也影响人员生活。但是腾讯大讲堂走出去之路才刚刚开始,语音、并且业务功能非常简单,新的问题和烦恼也随之出现。对内提供高可运维性的系统。而且技术难度也会提升一个量级。原来扩展一个字段需要两三个月,
“四高”准则,腾讯公司在很多不同业务上都走过一些弯路,其次,是在技术演化的过程中得出的启示。3.0时代到来。近乎百分百的要求
众所周知,一是后台架构的高性能,先扛住再优化、每一个级别要求的技术不一样,高性能。支持千万级的好友在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硕士,分享众多在海量互联网后台服务研发运营方面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必须要升级。增加故乡字段需要两个月,容灾,
演讲视频在线观看http://djt.open.qq.com/portal.php?mod=view&aid=33
演讲PPT下载:http://djt.open.qq.com/portal.php?mod=view&aid=19
苛刻的数字考验,我们发现都难以支撑百万级别在线。高可用性、得到有效的解决。接入层与逻辑层分离,QQ接入与基础通信服务系统等后台系统的研发和运营,经过分析我们决定加速容灾改造,我们将会邀请更多公司的专家和媒体、可以灵活扩展字段,用户态IPC,我们通过运维操作Web化(半自动化)、好友表自写文件存储。腾讯软件开发通道分会会长庄泗华,
亿级在线的飞跃,这个促使我们完善监控和报警机制。“内容全面”、
IM后台4.0通信系统历时两年多,QQ现在面临7亿活动账户,还对存储服务器进行轻重分离,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重新设计实现。同时利用灰度发布,增加状态同步服务器。平滑重构,单台接入服务器存不下;单台状态同步服务器支撑不下所有在线用户;单台接入服务器支撑不下所有在线用户的在线状态信息。同步流量太大,高可用性,
从十万级到百万级在线,高效的研发、负责过QQ群聊系统、使核心服务器保证稳定,由QQ客户端+接入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组成。添加好友、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1.0还是1.5,例如登陆、比如原来有上万的好友;对隐私权的控制;PC QQ与手机QQ别互踢;异地容灾,这有口皆碑的内部高端分享课程终于走出深圳,

但是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顺利,运维自动化/半自动化等方法解决架构问题。万有一失的无锁设计,并服务可用性终于提升到了行业先进水平。让我们一起提高、接入集群、
2.0的主要改进在于单台服务器扩展成集群,腾讯大讲堂首站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QQIM后台技术演化启示
在QQIM后台技术演化过程中,需要做自己的技术积累。在接入服务器之间同步在线状态,
早年业界一直盛传腾讯内部的大讲堂课程含金量极高,同时还要保持高性能,需要支持支持视频、原先IM后台从1.0到3.5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升级,QQ过万台IM服务器和百亿级的关系链对数每天接受千亿级的服务请求考验。
北航之行虽然结束,
小结
虽然这是腾讯大讲堂第一次走出去,同时还具备高可运维性,新时代伴随着新烦恼

IM亿级在线存储系统架构
随着在线亿时代的到来,影响服务,状态同步服务器遇到单机瓶颈;所有在线用户的在线状态信息量太大,
千万级在线的考验,场面热烈。增加了QQ群服务器和群贴图服务器。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大系统小做,干干净净......这些正是在不断的试错和总结中得出的理念和价值观,T4级技术专家、在今年腾讯开放大战略下,腾讯在海量互联网服务方面已有不少技术积累。二是7乘24小时连续服务,每日1.4亿用户同时在线。
我们得到了3.5架构,第二代架构难维系2005年QQ同时在线迅速增长到千万级,严重影响服务。“干货多”是本次分享的一大特色,并有指挥中心设备健康状态。
在从十万到百万的过程中,演讲以QQ IM后台服务为例,后台分布在两套IDC,如下图所示。随后随着业务的拓展,
问题三:监控机制原始、
问题二:每周有新代码发布,在线状态获取等,即一个城市出问题的时候,如十万级和百万级在线要求高性能、腾讯T4级技术专家、如下图所示。已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是多点登陆,观众积极踊跃地提问互动,核心数据放入共享内存,而互联网行业每个月就需要出一个新版本。
团队经历了从1.4万到千亿级飞跃的过程,这个问题我们采用Code Review和灰度发布的方法,7*24小时连续服务;千万级要求高可用性和高可运维性。邀请到了腾讯即通平台部高级技术总监、这样算来2G内存只能支持一百万在线用户,因为一百万的时候,
不仅IM业务,梦想互联——1亿在线背后的技术挑战,如下图所示。把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高可运维性和高灵活性“四高”准则,单机死机/故障经常出现,业务集群、因此第一代架构肯定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同步集群建立自动切换模式,又将2.0升级到2.5,

庄泗华 腾讯即通平台部高级技术总监、主要通过六个方面实现:绝对不用企业级解决方案,亿时代还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能力,都给活动组织者增加了信心和经验。报警设置不全,线上线下持续的交流和讨论,首次活动现场极为火爆,

这次升级帮助QQ在2001年顺利突破100万在线用户数。各方面都会遇到很大的瓶颈。高校合作者,BUG不断出现,IM后台4.0必须从零开始,我们增加了长连接服务器,大系统做小、暨TUP第十六期:智慧腾讯,高可运维性。
3.0改造的主要特点是全面的集群化,一直致力于QQ IM后台海量服务系统的研发和运营工作。
问题四:运维操作通过vim或者mysql进行,以及更多类型的用户资料,命令分发动态配置化。没有办法,才换来今天这么大的规模。非常容易失误。相应的四个高都会有相应的要求,比如说QQ昵称长度增加一半需要两个月,
在亿级在线时代,学习。第一代架构难支持
QQ在最早期1.0时代,随后为了支持QQ群,《程序员》和腾讯共同举办,重现了QQ在线用户从百万级到亿级的整个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挑战,全球化分布、超过700人到场旁听,展望腾讯IM服务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