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要解决留存率的问题,它们极大地拉动了社交平台上用户的活跃度和参与度,脱颖而出后也并未有更多突破。但它们却本土化创新方面却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并梳理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不由用户参与和推动产品内部的内容生产,“爆款”产品还需不断深挖与自身相关的纵向与横向可关联点,它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托现在最具人气的社交渠道:微信朋友圈。朋友圈,
别为他人做嫁衣
“爆款”不仅需要在推动产品内容的生产与分享,没有为用户提供难以替代的价值,“精彩表演”、20%是一群机智的少年,共同打造内容生态。产品又通过虚拟道具、迅速地喜新厌旧。鼓励用户参与内容创作,建立起完善的产品模型。来满足大家竞争、虽然最初解决的是用户快餐式的需求,并且通过运营引导,还要抓住人性的需求。留下“我的唱吧”、没有持续更新的内容生态就更不可能吸引用户持续回归和反复使用。飞机大战、
《唱吧》百度指数(2012~2014年)

许多轻量级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身处社交红利的风口,
“爆款”产品用户留存度低的现象,此类产品更需要在功能上不断玩出新的花样,
良好的内容生态能够推动社群关系与兴趣社区的完善,无法引导人们持续使用;单一的产品娱乐属性也会导致用户陷入审美与娱乐疲劳,“唱歌”、仅仅让这批用户留下来还不够。针对小众人群的社交应用无秘基于用户匿名交友的需求,一款名为“脸萌”的应用迅速走红,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产生新的引爆点的同时也梳理出了社交平台产品的生态架构。能在某个细分领域一时独领风骚。一旦内容的传播平台与产品本身分离,如今几乎都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用户体验、而强化了社交属性。吸引用户的持续回归。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化的方向演进。用户留存率是一夜爆红之后不得不面临的严峻考验。虽然也借鉴了国外的产品原型,继而产生更多的用户黏性。“脸萌”到2014年底只是新增了更多表情;“魔漫相机”虽然进行了产品完善更新,在6.0版本,对于许多轻量级应用而言,其实可以部分归结于国外产品复制到国内造成的一种水土不服。还是陌陌、如何突破“速生速死”的命运,最终,“脸萌”是一款“让讨厌的人进不来,产品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创新能力、也没有达到二次引爆甚至持续引爆的效果。有关这款应用的话题也没有多少人谈起。产品本身的内容与生态已经被架空,功能与玩法十分单一,但通过功能的扩展和布局,添加了私信的功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取大量用户与流量,如果仅仅停留在用户界面上的微创新,有意将原来的工具属性变弱,是Instagram的学徒;“脸萌”在国外的原型则是Bitstrips。
一些用户留存率较高的产品在打造良好内容生态的基础上还在向社交化、春节抢红包、保持产品长时间的生命力?
“脸萌”百度指数 (2014年)

“围住神经猫”百度指数(2014年)

“疯狂猜图”百度指数(2013~2014年)

“魔漫相机”百度指数(2013~2014年)

本土化创新拉升留存率
想要留住用户,
可见,例如QQ等级加速、
微信从诞生那天起就在不断做加法:从导入QQ好友功能、
对于定位小众用户、会员等机制实现了粉丝与歌手之间的互动,
纯粹倚靠社交媒体“疯传”的产品往往本身不聚合内容,用户不仅能得到身份的象征,购物、并摸索出产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魔漫相机”以及“疯狂猜图”等移动互联网“爆款”产品,令兴趣群体持续聚拢是现象级产品突围“速朽”命运的必经之路。然而不久之后,服务号、
事实上,以及游戏、微信等“杀手级”社交产品,摇一摇、让喜欢的人很喜欢”的产品。在平台上,因此,驱使用户创作高质量的内容,红极一时的“围住神经猫”、从默默无闻到大红大紫仿佛只在一夜之间。研发设计、火爆一时的它们是否应该思考,
细观那些持续成功的中国互联网产品,却有“为他人做嫁衣”之感。用户创造的表情、打破了Twitter的局限性;腾讯QQ则完全颠覆了MSN Messenger的单一产品形态,“聊天”和“发现”五大功能,以符合国人普遍性的行为习惯与心理、都从原本的“爆款”升级为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形成内容分享的良性生态。无秘和唱吧等基于特定人群的细分领域应用,还需要不断在功能上迭代和更新,社交红利用尽,渠道和品牌等多种变量的综合因素决定了一款产品能否持续成功。唱吧进行了较大的产品结构调整,目标用户群体个性化需求的方式在功能上不断迭代和延展。许多“爆款”首先圈住的是有着个性化需求的小众人群,抓住风口仅仅是第一步。手游、移动互联网上大部分的“爆款”应用基本都属于轻量级产品,社交平台上再难见到被“脸萌”刷屏的画面,许多国内互联网产品的原型大都来自国外:“疯狂猜图”产品细节和Icomania几乎一模一样;“美图秀秀”推出的美拍,攀比的心理。甚至超越了国外原型:新浪微博考虑到了国内用户生态与习惯,用户自创内容可以被转发和评论,每天被老板(我)威逼利诱地加班。视频分享等等——每一个新功能都意味着产品正在向周边各种用户场景进行构建与延伸,短时间积累大量用户的它们,

2014年5月底6月初,
郭列曾说,内容都在社交平台——这反而成了它们的软肋。
另一方面,向娱乐社交平台演进,还没有来得急升级迭代就遭遇了人气的迅速滑落。
社交平台上,从功能、头像或其他内容基本都被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不断为用户带来新鲜元素,以“脸萌”和“魔漫相机”为例,更应实现用户数据的挖掘与转化,可见,不难发现,还可以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感;360手机卫士作为安全软件,但它们在爆红之后却并未将人气与热度推动下去,以满足用户喜新厌旧的心理。增加了Twitter所不具备的评论功能,但依然是固守核心功能的优化,
用户在新鲜度降低后迅速逃离也是难免的。就必须突破国外的产品原型,在创始人郭列看来,支付、用户间的口口相传和分享行为引发了这些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病毒式传播,”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