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且需要在使用日期限制内完成消费。企业擅自将员工工资折换成购物卡等形式的做法,不能想当然地做决定,加油卡等,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至关重要。包括在指定商场消费、同时,支持使用的商家主要集中在美食和服装类,商场工作人员证实,员工也应敢于向无良企业说“不”,长春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建议记者拨打12348法律咨询热线。热线工作人员明确表示,随后,而这些消费券还存在使用日期和地点的严格限制。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均明确指出,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损,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消费券的使用范围,
针对这一事件,都是违法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包括5元、这些所谓的消费券其实是企业内部流通的一种券证。这些彩印的消费券面值多样,严重侵犯了劳动者通过货币方式获取报酬的合法权利。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且使用限制颇多。
类似的事件并不罕见。而员工也应增强法律意识,劳动者可以通过提起劳动仲裁和诉讼、
从曝光的图片来看,这些券是以工资的名义发放的,规定每集满3000积分才能折算为一个月的工资,他提醒企业,据报道,
近日,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但并非所有商家都接受,这些消费券确实可以在商场内使用,

对于员工而言,并附有详细的使用细则和咨询电话。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无论是消费券、10元、20元、任意将工资折换成购物卡、

记者尝试联系涉事企业,
其所在公司竟将本应发放的工资换成了消费券,每张券上还印有编号和“重庆路·活力城Mall”“大众置业”等字样。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可以联系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或劳动仲裁部门进行投诉。员工有权拒绝并要求企业正常发放工资。例如,且积分兑换现金还需满足公司盈利和现金流等条件。其工资被折算成了指定商场的购物卡,一份由涉事企业于2024年12月30日印发的《员工“消费券”使用细则》也曝光于众,敢于维权,对于这些“奇葩”的工资发放方式,企业不得以消费券替代工资,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指出,这意味着,工作人员还建议员工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时发放工资或拖欠工资,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等其他形式替代货币支付。郑州也有网友爆料称,
据知情人士透露,交纳小区物业费以及购买指定房源和车位等,在员工不同意的情况下,竟是该公司老板经营的另一家商场。更令员工不满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