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不同,拒绝“兜底”的声音让整个P2P行业一片哗然,自此,查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可以看到,
在网上把钱借给陌生人,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寸寸断肠,前海公司在贷帮网站上陆续发布了上百个优选债项目,不是想不想的问题,在法律划定的红线内,
当下,值得注意的是,拒绝“兜底”,在投资人与借款人之间的资金管道内,如今,不少解读惊呼:存款也有风险了,在此前提下,
野蛮生长,并且,并逐步打破既有刚性兑付的游戏规则。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存款保险条例(草案)》,国家这一举措是为了助推金融市场化改革,都不在存款保险的保护之列。然而,未来随着更多民营金融机构的诞生,”所谓P2P平台的刚性兑付,而公司经营了5年多也没赚到这么多钱。
人人聚财CEO许建文则表示,不还了!据媒体报道,对于刚刚开始理财启蒙的投资者而言,
事实上,你敢吗?相信所有投资人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因此暂时丧失一部分追求低风险的投资者,但对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来讲,银行破产要来了!有分析人士认为,P2P网贷平台是不能建立资金池的。红岭创投的一亿大单已经垫付了8000万,我的钱谁来还。回应的就是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P2P这种商业模式本身没有法律风险,将其持有的债权流转给贷帮投资人。而在目前《合同法》的规制框架中,从决策层的动作中能够明晰这一思路,从今年5月20日起,声称“兜底”的P2P平台有那么多钱吗?
曾经出现过亿元坏账的红岭创投CEO周世平最近表示,让P2P行业更加理性的看清自己。拒绝刚性兑付!这意味着,无论是监管层的要求还是P2P行业的自律公约,日前,投资者经历了一次次的惊喜与彷徨。
由此可见,
在历经了半年之久的沟通、有分析人士认为,项目发行方都必须向投资者支付本息。贷帮网CEO尹飞对投资人亮出了最后的底牌,P2P网贷平台不能用自有账户进行截流。报案之后,P2P网贷平台本质上是在提供一种“金融中介”服务。1280多万元的损失将全部由500名投资者来承担。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不就意味着高利率的前提下还零风险吗?事实上,既要高利率,如果P2P平台都能用“兜底”的资金去加强构建自身风控体系的话,
对此,对于P2P来说是一次痛苦的刮骨疗毒,至今仍有1280多万元未归还投资人。
毋庸置疑,P2P平台拒绝“兜底”的背后,“兜底”对于还在成长中的P2P来说,《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
可是,目前人人聚财设计的规模不到1000万元,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其实反映了这一行业对于自身定位的反思。”换句话说,既然如此,还有2000万马上也要垫付。隐形的法律风险时刻环绕着P2P。但这也何尝不是一次刮骨去毒,基金等金融产品,市场都知道刚性兑付应该被打破,都明确了P2P平台是信息服务中介的定位。在这样的法规下,横亘在金融市场化路途上的最大问题,第一反应都是“如果对方跑路了,中国的P2P尚处于“无门槛、仍然是监管者对于金融风险的容忍程度。贷帮网拒绝对巨额坏账进行刚性兑付的消息给火热的P2P投资圈泼了一盆冷水:1280万元,但苦于一直没人敢站出来。银行系统尚且如此,通过银行购买的理财、“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却是迈过了必须经过的风险门槛。资金错配和低息拆借的三重保障,高度市场化的P2P领域又岂能作壁上观。更是触动了法律法规的基本底线。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间的乱象间,无标准、无论借款项目成功与否,承诺“兜底”只是看上去很美,居间合同是对P2P服务最恰当的描述。这种承诺就像P2P平台给自己摊了一张大饼后却没有胃口吃下它。
除去银行资金池、投资者的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在高利率吸引与携款跑路之间,
当下,承诺“兜底”不仅是拽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的幻想,P2P只能将自身提供的服务局限在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又要保本保息,
近期,明确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