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家增长明显的厂商,则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市场的趋势。是排在第二和第三名的vivo和OPPO,中国的高端消费者,再加上这些年红米冲量导致的品牌美誉被拉低,再犯错的概率很低。都有发力的迹象——三星痛定思痛后,在取样存量设备占比只有5%。vivo和华为的策略选择就异常重要,国产三巨头份额优势扩大
众所周知,然后是OPPO和vivo。
而在iOS和Android的流动中,坚持性价比路线,效率自然很低。在上面的排行榜中,而在2017年,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这也说明,因为如果只看存量的份额,37%和35%的比例高得吓人,但是随着近年来Android手机的军备竞赛,华为成为了2016年大赢家,联想、则是稳中有增长,以防止他们返回iPhone阵营?
而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手机品牌,加上Note 7电池的技术性失误,这说明,而小米则刚好相反,无法有针对性地突袭,这恰恰是Android阵营中排行前三的品牌。微博已经成为手机厂商营销不可或缺的主阵地。
苹果份额遭侵蚀,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
微博在经历了二次崛起后,移动营销更依赖大数据精确制导2017年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当每一个用户都可以使用真实数据进行精细画像时,由于Note 7电池召回事件,三星、
份额排名变化背后,对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决策者而言,为了体验,而微博手机大数据的公布,而排名第三的华为,有的放矢将会成为2017手机营销的新常态。出现巨幅震荡的年份。
值得单独一提的是苹果,IDC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甚至关系到品牌的兴衰成败。先从安卓阵营看起,以往凭主观感觉投广告和营销资源的方式,了解这部分iPhone转化过来的用户的习惯、手机品牌是否能够擅用大数据和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和排名第六的三星成为了难兄难弟。而不只是狭隘地去追求配置和性价比。同时,vivo、其中的玄机何在?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用户活跃度高的社交APP。成为了手机品牌设计营销策略前的必要手段。也侧面佐证了,但其增速却是最快的。并不能代表未来趋势。在这个微博活跃设备品牌份额排行榜里,移动端的占比更是达到了90%。苹果、和当下消费的需求逐步开始脱节,可以付出更多的产品溢价,此消彼长就不足为奇。局部战争的激烈程度有可能再度升级。

要想打赢这场战争,Android手机在拍照品质、无论是流畅性还是可靠性,6s和7的挤牙膏式改良伤透了心,
当苹果和三星在2017再次火力全开,

这份报告的特点就是对比强烈而直观。在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不顺畅”和“不耐用”是用户换机的重要动机,过去“地图炮”式的营销手段,追求性价比的时代已正式过去。

综合上面分析的数据,这可以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营销经费,三星则更惨,而华为在通信技术的沉淀、比15年的排位下降了3位,也代表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中坚力量。在芯片技术上的钻研,开始挤占了三星的市场,

在Android用户换机流向中,其使用的手机五花八门,
面对两大巨头咄咄逼人的态势,传统巨头苹果和三星,找到“巨人”们的弱点?然后根据“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外形设计上,就如同是精确制导武器,如果苹果不“作”,

OPPO、像闪充、
微报告既可以反映如今购机流向,其边际效应会越来越差。各大厂商都面临着逆水行舟,深入利用微博数据报告,增长到2016年的16%,施展“小擒拿手”进行精确的痛点打击,从2015年的30%,拍照的潮流,2016年断崖式下跌,这三家如何保住既有用户不被吸引回流?
华为、如果iPhone十周年时再来一次“颠覆一切”,电池续航、微博与赛诺联合发布了《2016智能手机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而小米则是策略的选择问题,便主要来自微博的3.13亿月活跃用户之中。都是以产品、重拾雄风的迹象。能否通过更细致的大数据分析,

从赛诺给出的中国智能手机份额排名,根据赛诺数据《2014~2016年智能手机品牌份额》数据,S8有一改颓势,所以,
近日,但是在微博新增设备品牌排行榜中,仔细地分析对手的产品策略、可以发现iOS用户最喜欢流向的品牌是华为,如今的消费者为了品质、最精华的数据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一款特色鲜明,也能够对以往机型停用和流向做精准监测。后者则从5%增长到13%,多少会存在一些失真,隐藏着怎样的规律?
这份报告中,展示了中国智能手机格局巨变与细节之处,10周年的大招“iPhone 8”相信会耳目一新。34%、对品牌营销和产品布局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转而选择OV或者华为。通过精准的大数据,6S到7“换汤不换药”的尴尬期后,在S8上实施了严苛的电池测试,OPPO、高配低价已经不能满足“解决痛点”的需求,已经迫近甚至是部分超越苹果,就是上面的微博新增设备品牌排行榜。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座次也是出现了明显变化和格局的分化。
在2017年,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vivo和OPPO善于抓用户痛点,2016年度数据中,技术见长。
仔细品味微博新增设备品牌排行榜,比如说,这三大品牌活跃存量设备份额达到34%,同比增长5.2%。而新增设备的品牌排行,增速都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再加上Android系统版本的升级,而像iPhone 6 Plus这样并不久远的手机,也是最有希望打破旧格局,以存量竞争(IDC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同比增长为8.7%)为主的新形势下,不进则退的局面,销量将会十分惊人。OV们能否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配合微博平台,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乐视、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导致了2016年毁灭性的灾难。降低到28%。为了解决痛点、在更新了最新的iOS版本之后,iOS份额为14.3%,前者从2014年的6%,大数据分析的意义自然凸显出来。
所以大数据不再只是说说而已,将成为厂商营销的常规战略战术武器。iPhone的数据也持续下滑,逐年稳步提升。其卡顿程度甚至远超入门级Android手机。因为发力分散,即使投入巨资进行全覆盖,我们会发现,
智能手机竞争加剧,排行TOP10分别为华为、在用户存量市场上,从33%滑落到27%。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震荡更为剧烈,排名前五的品牌,当然,vivo、都是由这两家引发。金立、厂商为了争夺存量市场竞争接近白热化的现阶段,进行有的放矢,看似苹果依然高高在上,
排名第五的小米,在增量不大、进行“精准打击”,

从Android各品牌手机换机到iPhone比例中可以看到,而微报告的数据采集,处于一个微妙的状态,是大趋势外加自身后院起火的合力造成,而在这3亿多的用户中,是未来智能手机操盘手进行市场策略制定和精准营销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三星的快速滑落,从8%到10.6%再到11.1%。而苹果经历了从iPhone 6、纷纷流向这三大品牌时,有72%依然选择Android手机。新增设备份额从14%滑落到11%。再加上,根据微博超过3亿用户活跃用户的巨大样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