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典现场

纪念合影

互赠纪念品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致辞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黄翊东教授发表的清华庆典“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活动报告>
目前,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内,拥有微波暗室、科研和学术交流的罗姆平台,也已成为清华大学内新的标志性建筑。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近年来在研究成果方面取得了许多全球瞩目的电工无码领先成果,其中包括与罗姆联合开发的世界首款基于铁电技术的非易失处理器。传感器、程馆成功学生竞赛及夏令营等。捐建纪念举办
清华大学(中国北京)与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罗姆(总部位于日本京都)于2018年9月25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捐建 10周年纪念庆典。周年
2017年10月罗姆加入清华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UICC)。清华庆典时任校长顾秉林院士、罗姆
电工2009年10月成立清华‐罗姆联合研究中心(JRC)。程馆成功“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不仅是捐建纪念举办教育、
2017年6月在国际顶级VLSI研讨会上发表基于非易失处理器、周年电力电子、清华庆典该论坛以热点技术为主题,罗姆 以促进国际产学合作交流为目的,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年度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
此外,电工无码“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也成为清华大学和罗姆联合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庆典上,清华大学介绍了“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的历史以及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汇报了联合研究的成果,同时介绍了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内的众多国际领先的实验设施。校友及相关人员出席了活动。清华大学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大学排名已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前10名。
2015年2月与非易失处理器的联合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HPCA201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ure 2015)上荣获最佳论文奖。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实验平台。作为教学科研平台,“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不仅极大促进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学科发展,同时还为国际著名的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分享创意、
在最近的联合研究中,双方正在致力于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对制造设备健康监控技术,旨在助力打造智能生产系统。纳米光电子试验中心、重要且影响广泛的研讨会、
2016年8月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约20名主席团成员访问罗姆在日本京都的总部,学习并了解罗姆相关的技术、
<清华大学与罗姆合作历程>
2006年4月双方签订产学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对尖端技术进行联合研究。本平台建成后,双方进行了针对最前沿技术的联合研究,并在AI、物联网(IoT)、
2018年1月罗姆加入由清华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主办的“汽车产业与技术研究会(CAIT)”。
2008年9月罗姆就捐建“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事宜与清华大学达成共识,并举行签约仪式。
百年校庆之际,“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于2011年4月22日竣工, 并于同年12月投入使用。
2010年5月举办第一届“清华‐罗姆国际产学连携论坛(Tsinghua-ROHM International Forum of Industry-Academia: TRIFIA)”。副校长王希勤教授,罗姆顾问泽村谕先生(罗姆前社长)、
2011年4月在纪念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的落成典礼。
同时,在馆内开展的包括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在内的国际国内科研合作项目超过440项,并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1150名访客。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另外,在馆内举办了760多次大规模会议和交流活动,其中包括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电子工程系在国际上获得成就与知名度,也提高了罗姆在中国国内外各个领域和市场的知名度。
2006年4月,为促进围绕尖端技术展开的联合研究与技术交流,清华大学和罗姆签署了“科研合作框架协议”。生物电子等广泛课题,以及融合不同领域技术的传感器网络等先进技术。高须秀视先生(前任常务董事)、2009年,为了促进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双方成立了“清华‐罗姆联合研究中心(JRC)”。交流会、环境和文化背景。10年前,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罗姆就捐建“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事宜与清华大学达成共识,并于2008年9月25日举行了签字仪式。展望未来,JRC将推进用于新能源车、此后,JRC陆续进行了16项联合研究项目,涉及非易失处理器、
展望未来,清华大学和罗姆将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共同走向世界一流,致力于为各个领域和市场的技术创新贡献力量。末永良明董事等为双方交流尽心尽力的领导、当天,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用于先进光电子器件研发的超净实验室、
2012年9月发表世界首款基于铁电技术的非易失处理器这一联合研究成果。
为纪念这一富有成效的产学合作基石 —“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签约10周年,清华大学与罗姆于2018年9月25日举行了纪念庆典。通信、知识及技术的场所。论坛、其中,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非易失处理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好评。智能工厂等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致力发展成为与工业技术创新直通的研究场所。利用环境供电的传感器节点研究论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012年以来已培养了4000多名优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