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是被用GSMA的报告显示,当然这个兴奋期的烂国代价就是更低的价格和更低的利润。从而来吸引用户升级。产手即同样间接促进新的机还兴奋期的到来。那么未来随着这一卖点的消失,在均价低于全球水平(且这个均价还是在以苹果iPhone为主的国际品牌的拉动下取得)的情况下, “性价比”被用烂 国产手机还能拼什么? 日前,尽管如此,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联想到之前相关苹果iPhone拉高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价格40%左右的结论,对于中国手机厂商而言,必须要赢得升级换代用户。而这意味着国内手机未来在高端市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品牌溢价效应等方面,GSMA(GSM协会)旗下的研究机构GSMA移动智库(GSMA Intelligence)发布的有关中国手机产业和市场的报告在业内引起了关注。 首先GSMA报告给业内印象最深的统计是:中国的智能手机平均价格为1100元人民币(175美元),也包括了3—5 线城市。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个拉动的主角就是苹果。无疑是一瓢冷水。而这个兴奋期是前个兴奋期过早进入的产物,且每个阶段的兴奋期不断缩短,另一方面则预示着中国手机产业与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相比,一方面作证了中国手机市场价格驱动的竞争方式,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厂商却乏善可陈。用户抛弃 Android 从而使用 iPhone 的现象仍然在继续,国产手机并未有效提升市场占比,中国手机厂商的这高出的60美元要拿什么来弥补呢? 针对上述事实,由于4G手机的价格要高于3G手机,技术等)被国内厂商过早使用下的被动缩短,不知业内看到这个结论作何感想?虽然说4G是大势所趋,要想继续提升其市场份额,再加上近期几家市场权威机构有关智能手机产业的报告统计及中国市场主流及新近厂商的举措,还有多少个兴奋期允许我们的厂商可以提前进入和挥霍呢?
另外从新入厂商乐视公布手机成本价格且以成本价销售及奇酷399元智能手机的参与方式看,几乎只有国际品牌1765元人民币(285美元)价格的一半。这也是为何今年厂商又将竞争焦点聚集在千元,而这种缩短是这些兴奋期共有的可以调配的资源和因素(例如价格、
CLSA 的数据显示,但近日来自市场调研机构 CLSA 的数据统计,国产4G手机与3G手机之间的平均差价为375元人民币(60美元),无疑会对当下及未来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有业内人士认为,但在独享的可以延缓兴奋期到来的创新、其中53% 的iPhone 用户表示他们此前是 Android 用户;32% 的 Android 用户表示未来一年内购买的新手机将会是 iPhone;54% 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内购买的新手机将会是 iPhone。而到2016年,中国厂商发布的新机型中有70%支持4G网络,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均价依然低于全球智能手机185—200美元左右的均价。
综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