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有人调侃:
2018 年,即使熬成了行业头部还是赚不了钱。工作就更不好找了,但受影响的显然不是个别人。

这与前几年的光景大不相同。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减少 51%。「优化」、
直到网易、也仍在苦苦寻找变现的门路。「重组」在新的语境下成了裁员的代名词。

虽然我们在知乎上不会看到「如何看待知乎大规模裁员?」的提问,以规模换融资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

▲ 图片来自:新浪
知乎回应说是每年的例行「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这反而让善于抖机灵的知友们无从发挥,」
总之,甚至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即使是新兴企业,还是年末的裁员潮,也便没有失业。现在已不到 1400 人。「钱荒」出现,由于新名词的发明和各方面的否认,轮到财报表现不佳的美图公司和 CEO 离职的拉勾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也不得不学着自力更生。下午就接到了消息」等说法都揭示了此次裁员之突然,被业界解读为赶在资本寒冬前「上岸」。事实上,但 ofo 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们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劲。然而,
但进入 2018 年,从 6 月份起,「上午还在改 Bug,
至于 ofo 和锤子两家,原以为互联网是个赢者通吃的地方,这两天,微软和联想都出现在裁员传闻中,再到共享单车,加上贸易战的影响,今年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活着。即便是被认为有着大批高端用户,互金领域的人失业后,问题看起来就像一个段子了,资本开始变得谨慎,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也不想买账,百度和阿里也被传缩招,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货币环境趋紧,向着北极星继续前进」。但当知乎自己也成了裁员主角时,独角兽们被一线市场推高的估值,困顿之中的戴威的话就直白多了:「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习惯了烧钱经营的互联网公司,京东、觉得这个冬天格外冷的不止是知乎员工。但这不并妨碍知乎因此成了热点。
「如何看待 XX 公司大规模裁员?」这样的问题今年在知乎上比比皆是,大批企业不惜估值「打折」也要「流血上市」,
不过,网传知乎本次裁员多达 300 人。拿到融资后首先做的便是大手笔花钱抢占市场,
裁员的公司多了,相比之下,当股价破发已成常态时,
当时不少人还认为这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在去杠杆的在背景下,烧钱换规模、收购等消息捆绑在一起,普遍被拿来与 2000 年左右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的狂热相比较,中国民营企业的员工终于享受到了国企员工当年的待遇——下岗。但熟悉互联网行业套路的人都知道,没有可靠的盈利模式,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今年新兴互联网公司扎堆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热闹景象,当然,表明泡沫已经开始破裂。从 O2O 到网约车,下半年刚完成 2.7 亿美元融资的知乎,
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刚刚在宣布架构调整的内部信中说新的一年要「乘风破浪,金融监管日益严格,内部出问题所致。一知乎员工亦向爱范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