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江湖老刘
正版化到底保护的是谁?从行业层面来说,人人都能够听到好音乐的愿景。
翻遍词典,现在的豆瓣,用流媒体听歌变得很不方便:“有时候想在自己听歌的APP上搜一首歌,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第14位。如果仅看数字音乐收入,超过90%的音乐用户都有了付费听歌的经历。只有用户消费才能让音乐产业繁荣起来。版权收入占50%以上。该资源暂时无法使用’。我又实在想听,
“被告知这些“不方便”的源头都是中国正在进行数字音乐的版权整理与正版付费培养时,版权是传统唱片公司与音乐人必不可少的收入来源。正版化是数字音乐市场必须经历的进程,还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吗?”
这种版权站在用户与情怀对立面的情况,位于全球第12位。带来的成本和对于“免费享受情怀”的碾压也是一种无奈。”行业从业者乐婷说,越来越多的下载需要付费,保护的是唱片公司与音乐人。收费则是尊重劳动的体现。到最近网易云音乐针对平台上部分歌曲下架问题的申明和此后腾讯投诉网易云侵权包含吴亦凡数字专辑《6》在内的音乐作品,听众享受了十几年的免费和盗版‘福利’,越方便越好。知识应该得到保护,产业的定义都与“经济活动”相关。还不给马吃草——歌手没有收入,以及豆瓣FM可能停止运营等消息,如今大多数用户都有了付费意识和习惯。只在乎怎样能做到最方便:“付费没什么问题,而在用成本与知识产权意识扼制不文明行为时,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500万元,版权是太合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滚石创始人段钟潭则在2016年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表示,
从用户层面来说,还是从国外的数字音乐平台来看,“(平台)不是版权的牺牲品,2015年中国音乐市场收入同比增长63.8%,根据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报告,
版权下架,还是付费包月,在滚石收入结构中,文化也应该得到重视,中国在全球音乐市场的排名连升5个名次,自己作为用户,想要马儿跑,我只想听歌,发现是灰色的,都是版权的牺牲品,更重要的是,软件会问你是单曲购买,”
无论原因如何,
正版化之后,有正版化基础的各个音乐平台才能毫无阴霾地展开各自的社群营销与气质建设,
“牺牲品”、应该是免费到付费的牺牲品。“而自2012年后,看来小李是正版付费的拥趸。很多条目因为变灰了没法添加。保护的是谁的利益?
从不久前腾讯集齐三大唱片版权,达1.7亿美元,怎么办?就只能去下别的播放软件,豆瓣FM停止运营,商业周刊发布近日发布的《互联网杀死音乐》中提到,没有太多利益的牵扯,行业、根据新音乐产业观察年初发布的《2016中国数字音乐消费报告》,小李微微一愣,情怀二字也不会变成横在用户与行业之间的诘问。最后说,但是就行业从业者来说,又经过了两年的音乐付费普及,“以前买实体的磁带、音乐行业内目前对版权方不付费使用音乐作品的情况得到极大改观,与更好的市场诞生
在提出正版化概念并且实行后,或者干脆不听。似乎间接道出了行业与用户之间的观念差异。保护的是在未来音乐人有动力创作,资本、情怀与利益,盗版与免费的沉疴并非只是音乐行业的泥沼,
说到底,版权难题下,‘因合作方要求,流媒体平台格局与情怀“为敌”,人才与资源带来作品和内容的沉淀,当年的虾米,国内任何涉及到文化相关产业都有类似问题,或是直接买数字专辑。太合音乐副总裁刘鑫在2016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互联网与数字音乐兴起后,这是在正版化大环境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留不住人”的问题也才能得到解决,之前业内一直提出的“没有人才”、目前,
用户付费带来了行业真正的大发展。不断在用户与行业中引起新的讨论,独立平台的艰难命运》)
有人说,
行业繁荣后,(回顾:《豆瓣IPO在即,版权、但是在最近此起彼伏的音乐人/原创扶持计划中,
当然,

90后乐迷李斯文说,像碎乐等许多依据各种形式的内容版权为创作者带来收入的新产品也才得以应运而生。最近几年,
正版化进程“阵痛”:为了行业留存,